上塔市镇“基层治理好邻长”优秀事迹展播④——何陆军 扎根乡土践初心 躬身为民促振兴
2025-07-31 08:40:3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平江县上塔市镇 | 编辑:马步青 | 作者:杨明倩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8295

近年来,上塔市镇结合村(居)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,探索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创新推行“三长四制五员”工作法,着力激发村民代表“邻聚力”、实现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。上塔市镇现推出系列报道,讲述邻里和谐故事,展示优秀邻长风采,交流分享经验做法,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

何陆军

作为一名有着8年村长经历的党员,何陆军始终以“把最难的留给自己,把最好的留给群众”为信条,在土地流转、农田改造、邻里调解等工作中展现出非凡的担当与智慧,成为村民交口称赞的“贴心人”。

迎难而上挑重担 土地流转破难题

2018年下半年,松源村被列为省级农业调产双季稻种植示范点,需要完成涉及8个村民组、90余户的土地流转工作。面对这块“烫手山芋”,何陆军二话不说扛起责任。他深知,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,任何变动都可能触动村民最敏感的神经。“政策不理解,我就讲到理解;利益有矛盾,我就调到公平。”何陆军带着一叠政策文件,开始了“白+黑”的走访。白天,他蹲在地头帮农户收稻谷,边干活边解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;晚上,他挨家挨户算经济账:“集中流转后亩产增收200斤,机械化收割省下人工费,水利修通再也不怕旱涝......”有的农户闭门不见,他就连续上门五六次;20多户村民集体上门“讨说法”,他搬出小板凳在自家门口开起“露天听证会”,一条条解读补偿标准。最棘手的是土地分配环节。当发现部分地块存在肥力差异时,何陆军主动提出:“把最贫瘠的地划给我家,靠近水源的良田优先分给困难户。”这份公道赢得村民信任,原本僵持的局面逐渐化解。

匠心筑田惠民生 沃野丰收展新颜

随着机器轰鸣声响起,何陆军像照顾孩子一样盯着施工质量:水渠坡度差1厘米,坚决要求返工;机耕道路基多铺一层碎石,只为延长使用寿命。有人劝他“差不多就行”,他却说:“农田建设是百年大计,马虎不得”。汗水浇灌出硕果,原先碎片化的“补丁田”变成连片沃野,新建的灌溉系统让“望天田”成了旱涝保收的“聚宝盆”。最让村民惊喜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——过去稻谷收割时,壮劳力要肩挑背扛走几里山路;如今联合收割机直接开进田间,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能轻松种地。村民算了一笔账:每亩田节省人工成本300元,增产稻谷150斤,一年下来户均增收近5000元。

春风化雨润乡邻 巧解矛盾促和谐

在农村,鸡鸭散养引发的矛盾屡见不鲜。当何陆军发现周边农户的家禽屡屡破坏新修的稻田时,他没有简单指责,而是买来铁丝网帮邻居搭建围栏。见到70多岁的李奶奶独自养鸡不便,他每周抽空帮忙打扫禽舍。渐渐地,“圈养家禽护庄稼”成了村民自觉。这种“将心比心”的工作方法贯穿何陆军的调解实践。两家因田埂界限争吵,他带着老会计翻出30年前的土地台账;建房纠纷闹到剑拔弩张,他搬出《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》逐条分析。8年来,他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0余起。问及工作秘诀,这位皮肤黝黑的农村汉子憨厚一笑:“党员就该带头吃亏,干部就得最后得利。”他是这么说的,更是这么做的。

责编:马步青

来源:平江县上塔市镇

  下载APP